省組織部、文明辦等6部門聯合下發《開展“講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故事”活動實施方案》。經市工商局推薦,我公司與廣電集團兩家企業代表牡丹江市誠信企業,參加全省“講企業誠信故事”活動巡展。所準備的文字、圖片資料上報到市委宣傳部,被直接轉給牡丹江日報,在牡丹江日報7月12日報紙第3版節選刊發。原文如下:
    誠信的力量
    要說我們企業的誠信故事,不能不先說一個人,如果沒有他,我們公司今天以怎樣的方式存在或者存不存都難說,就更別提誠信二字了。正是因為他憑著講誠信、負責任、抓機遇、搶市場的堅韌,才把一個資質單一、年產值幾千萬的老國有企業,逐步變成一個具有三個一級總承包資質、五個專業一級資質、年產值近20億元的有限公司,使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成為省建筑業的二十強和東部地區就具綜合實力的施工企業。我要說的這個人講誠信的人名叫張秋,是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董事長。在牡丹江建筑業,提起他很少不知道的,和他打過交道的人,對他以誠待人,以誠做事胸襟沒有不伸大拇指的。
   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:如果一個企業的老總不講誠信,那么這個企業一定不誠信,而這樣的企業也一定不會有出息。因為誠信不僅是一種高貴的品質,更是豐厚的底蘊和強大的內在驅動力。
    論語里有子貢問政的故事,孔子被子貢追問之下無奈去兵、去食。擲地有聲的斷言:自古皆有死,民無信不立。在孔圣人眼里“無信”比死亡更可怕。
    在牡安人的思想里,誠信就是天地良心。是立企之本,到過我們公司的人都知道,公司五樓最醒目的地方懸掛著一個 “誠” 字。與誠信相關的故事,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在發生,誠信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已成為我們企業獨特的氣質。
    我們是一家1950年就成立的老國有企業,2003年改制時,企業負債率135%,欠員工的集資利息200多萬,本可以掛帳,張秋經理完全可以借口說,不是他這一屆的事一推了之,但他卻讓財務把這筆錢納到公司帳上,并一再強調:這是員工的血汗錢,公司現在沒錢,有錢時一定連本帶利一起還給大家。企業困難時,員工集資相助,企業不該忘記,更不能做對不起員工的事,不能寒了大家的心。這件事之后他的誠信就在大家心中立住了。他常愛說的一句話:“算計市場,不算計員工”。他一直想方設法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,從改制后第三年,他就承諾給在崗員工每年漲10%工資,最高一年漲了23%。他這一諾就是十年,而且今年依舊不變,這在我們牡丹江是不多見的,眼下,牡安集團員工的工資在牡丹江建筑業已遙遙領先。
    在牡安人的意識中,誠信如金,內外如一,有人說張秋一諾千金,在我們看來何止千金。很多時候是金無法衡量的。2013年入冬時節,銀川電廠工程的民工頭,把發給民工回家過年的錢卷跑,一部分民工自發到公司討要工錢,盡管跟公司一分錢關系也沒有,但張總認為這也是企業的責任,當時,墊款幾千萬施工對我公司來說已不叫墊款,而且諸多原因導致遲遲不能回款,但偏偏這個節骨眼上企業資金極度緊張。張總立即召開部長會議,就一句話:企業有點兒難處,大家伸把手。散會。總部機關70多名員工一下午集資300多萬元。晚上就把錢發放到每個民工手中,半個月后,那個民工頭兒被從他老家湖南抓回來。從那以后,凡是牡安公司的工程上的民工隊伍,都登名造冊,一年以上周期工程在工地上設有考勤機,保證民工工資如數發到他們手中。就算絕大多數情況下建設單位工程款支付不到位,我們也要如數發放民工工資。“這是責任,不能含糊、不能推的責任,不能因建設單位不結算,就拖民工的錢,企業不能失信于人,就算借錢集資也要把農民工的錢發出去。”張總如是說。
    在牡安人的觀念里,誠信就是責任和擔當。不可以出現任何閃失。2001、2008年愛民區政府先后交給公司兩所小學校舍的建設任務,北山小學百日工程、墊資1000萬元,工程結束交付使用政府才給5萬元;興建井岡山小學,墊資800萬元。幾年后,區政府才把錢還給公司。兩項工程安裝人不問條件,不計得失,不掙錢,還要墊錢施工。圓滿完成任務。“什么事都可以等,孩子的事不能等。看到他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,不管我們多苦多難,我們都覺得值。聽到他們朗朗的讀書聲。我們打心里覺得是一種獎賞和慰藉。”張總在“七一”捐資助學儀式上,如是說。
    東村幸福家園是政府的一項惠民工程,但其鍋爐安裝是一個急、難工程的代表,活兒不大,正常完成要二個多月的時間,但政府把工程壓給我們時,要求是設備進廠安裝調試時間為一個月,10月15日必須供熱,保障小區居民幸福入住。當時情況是鍋爐房的土建工程才過半,所有鍋爐相關設備沒有訂貨、供熱外網安裝、消防設備安裝、自動化儀表安裝、電氣安裝、水處理安裝等等,一樣也沒進行,如此情況,如此短的工期,聽完讓人覺得窒息。但10月15號供熱是個死命令。張總應了下來,迅速精心策劃抽調精兵強將,親自督戰,所涉及到的專業同時施工。派人到吉林、哈爾濱廠家訂貨等貨,組織力量運輸到施工現場。所有參建人員,吃在工地睡在暫舍,24小時不間歇施工。天公又故意刁難“十一”期間連日多雨。能想到的困難差不多湊齊了。當10月15日,供熱拴開閘,準時供熱時刻。政府城投公司的領導借用原政府副秘書長候鴻雁的話說:“安裝公司是牡丹江建筑業的一支鐵軍,你們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”。
    類似這樣急難險重的工程,如天安小區爆炸樓、康佳廠房塌陷,牡安人都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,積極投入搶險中,事后全力投入搶修重建,并號召全體員工為天安小區受災群眾捐款4.26萬元。凡是交給牡安人的任務,上至政府領導下至百姓從來沒失望過。而且牡安人從來都是不講條件,不計代價、不算得失。“危難之處顯身手,這是企業的責任和擔當”。張秋如是說。
    在牡安人的價值觀里,誠信就是承諾,不允許一絲含糊。
    花河小區的建設是被百姓阻撓擱置二年后,今年四月初才開工建設的工程,政府城投的領導要求2棟24層樓、3棟15層樓年底交付使用。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正常要二年才能的才能達到這一目標,這意味著要在10月15日供熱前,能讓百姓住進樓里,要在短短210天的時間里,完成樓房主體、裝修、小區配套、綠化道路等等一系列瑣碎而細致的工作。這一切都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完成,不能留任何的質量安全隱患。5月31日,牡安集團花河項目部在短短60天過后,以每兩天半一層的速度讓2棟帶地下室的24層樓舉行了主體封閉儀式。城投置業康永軍總經理在致辭中感慨道:牡安集團是一支拉的出、叫的響、能打硬仗、善打硬仗的鐵軍。你們創造了牡安速度,創造了牡丹江建筑業的奇跡。我們相信你們對政府和百姓的承諾一定會實現。
    6月20日,省委書記王憲魁到牡安集團承建的鳳凰城項目視察,明確指示要保障年底回遷入住,從政府到城投到公司迅速行動,張秋董事長開完會,回到公司立即召集所有項目經理及相關人員,拉開公司保回遷的百日會戰帷幕。沒有人擔心,沒有人懷疑,因為他們知道,只要是牡安人承諾的,只有提前完成,從未食言滯后。
    我不想評說那些不負責任的人,建筑業不誠信不負責的事很多,其它行業也有,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甚至醫院和學校造假不誠信的事屢見報端,盡管不誠信已成過街老鼠,但仍有人在利益的驅動下,任良心變黑道德淪喪。一個不講誠信的人,無法在社會立足,一個不講誠信的企業,不會有長足的發展,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,將是一個沒有明天且被人類唾棄的民族。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赫然寫著誠信二字。我們每個人,每個家庭,每個企業,都有責任和義務,修煉誠信品質,建立誠信的社會信用體系,讓不誠信無處遁形。
    誠信是我們企業文化中牢固的基礎,是牡安人的執著和堅守,我們已把誠信轉化為牡安集團的文化基因,長久地傳承下去,發揚下去。以此驅動,打造百年企業愿望不是夢,將是四十年后的事實。